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11, No.579 37-51
知行是否合一:气候风险认知与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粮食经济与低碳发展》(项目编号:2025-CXTD-08);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福利效应》(项目编号:2024-CXRC-10);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农业强国战略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039Y);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效应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BJJ173)的资助
邮箱(Email): 759182197@qq.com;
DOI:
摘要: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对其气候风险认知程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考察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企业认知、行为与低碳绩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气候风险认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转型风险认知的贡献较大,同时,气候风险认知对碳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中的技术进步影响较为显著;第二,气候风险认知通过完善企业碳治理制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缓解融资约束等渠道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第三,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强、高碳行业与具有财务金融背景高管占比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基于此,提高企业气候风险认知转化效能、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要引导企业更多关注碳技术效率,制定差异化的气候应对措施并推动非高碳行业的认知转化,同时鼓励企业把碳治理融入公司治理、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储备。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Chung Y H,F?re R,Grosskopf S.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51(3).

[2]Fishbein M,Ajzen I.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J].1977.

[3]Kaplan S N,Zingales L.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Constraint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1).

[4]Ma Y R,Liu Z,Ma D,et al.A News-Based Climate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 for China[J].ScientificData,2023,10(1).

[5]Moloi T,Marwala T,Moloi T,et al.The Legitimacy Theory and the Legitimacy Gap[J].ArtificialIntelligence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Theories,2020.

[6]Pastor J T,Asmild M,Lovell C A K.The Biennial Malmquist Productivity Change Index[J].Socio-EconomicPlanning Sciences,2011,45(1).

[7]Shen C H,Wu M W,Chen T H,et al.To Engage Or Not to Engage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Global Banking Sector[J].Economic Modelling,2016,55.

[8]迟远英,秦翰林,陈亚会.碳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3(6).

[9]杜剑,徐筱彧,杨杨.气候风险影响权益资本成本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J].金融评论,2023(3).

[10]胡玉凤,丁友强,陈晓燕.低碳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基于中国省域和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金融,2022(1).

[11]景国文.绿色金融改革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理与效果评估[J].南方金融,2024(4).

[12]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

[13]刘波,李芸琪,蒋银娟.气候变化冲击下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14]刘建秋,尹广英,吴静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与分析师预测:信号还是迎合?[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

[15]潘敏,刘红艳,程子帅.极端气候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来自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22(10).

[16]孙凡,张好艳.ESG评级软监管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4(5).

[17]陶然.气候风险会加剧企业避税吗[J].财经科学,2024(1).

[18]王兵,於露瑾,杨雨石.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测度与分解[J].金融研究,2013(10).

[19]王倩,回禹杭.气候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4(9).

[20]王旭,褚旭.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研究——基于多层次情境的参照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22(2).

[21]吴磊,贾晓燕,吴超,等.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0).

[22]谢波,刘晓琴.碳减排约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创新预期的门槛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3(3).

[23]许黎莉,刘超,段翀.环境信息披露、绿色信贷政策迎合与企业价值[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4(6).

[24]张宁.碳全要素生产率、低碳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追赶——来自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2(2).

[25]张新民,叶志伟,胡聪慧.产融结合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商业信用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21(1).

[26]张志红,王露露,宋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否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4(4).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272;P467;X322

引用信息:

[1]李文启,牛健敏.知行是否合一:气候风险认知与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J].南方金融,2024,No.579(11):37-51.

基金信息: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粮食经济与低碳发展》(项目编号:2025-CXTD-08);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福利效应》(项目编号:2024-CXRC-10);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农业强国战略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039Y);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效应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BJJ173)的资助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